世界第一高桥|“桥边人家”陈晓龙:书里有更多更远的地方
“用100天时间,给村里的孩子们建一座小书屋。”今年1月25日,陈晓龙在48岁生日那天来到花江村,做了一个难忘的决定,在世界第一高桥下和孩子们晴耕雨读。
“用100天时间,给村里的孩子们建一座小书屋。”今年1月25日,陈晓龙在48岁生日那天来到花江村,做了一个难忘的决定,在世界第一高桥下和孩子们晴耕雨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为农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当前阶段,深入实施耕读教育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着力点”。为此,着力打造形成“日常教育培训阵地、网络宣传教育阵地、红色教育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持续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育人格局,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业院校作为培育高水平农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以第二课堂建设为契
你是否发现,我们身处一个越来越“快”的时代,钱赚得快,花得也快;信息来得快,忘得也快。我们拼命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给家里换最智能的家电,以为这就是在奔向好日子。但夜深人静时,内心的焦虑却有增无减:害怕失业,担心内卷,更怕自己辛苦一辈子,却没能给家庭留下真正的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芒市耕读火塘农副产品经营部(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排福美,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农副产品销售;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鲜蛋零售;文具用品零售;保健食品(预
唐代高安的桂岩书院,比白鹿洞还早300多年,创办人幸南容没搞“精英筛选”,反而对着周边农户说“农闲了来读书,不收费”。
年轻时的曾玉屏,并非是一个勤劳本分的农民。那时的他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与街头闲散人员的玩乐之中。他不惜重金购得一匹骏马,骑着它四处招摇,与那些酒肉朋友花天酒地,沉醉于这种看似潇洒的生活 。在旁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是家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近日,“传承农耕智慧,珍藏亲子时光”亲子研学活动暨紫鹊界梯田认养家庭回馈专场在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景区欢乐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亲子家庭走进梯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稻田摸鱼、学练梅山武术等丰富环节,感受绵延千年的农耕智慧,共度难忘的亲子时光。
农民双手合起泥土的那一秒,我脑子里蹦出七十年前祖父站在恶鬼坡的样子——不是演员,是我爷爷本人。
“晨读千遍《大学》,夜思修身之道”——这个暑假,文登区米山镇长山书院以严格的国学修习和劳动实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锤炼意志、涵养品格的成长之旅。长山书院坐落于米山镇长学山脚下,这里曾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讲学之地,相传郑玄在此注疏儒家经典时,常以“朝诵暮思”之
近日,一租户在出租房内堆放的纸箱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房东家18岁的儿子不幸被困。少年为了自救从四楼跳下,事故导致其全身多处烧伤,目前治疗费已花费超130万元。
听说闽侯七里耕读馆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我便有了兴趣。我一直生活在福州城区,对闽侯有所了解。闽侯,环抱福州中心城区,地域特色鲜明。闽侯历史悠久,建县的历史已超过2000年,是福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比如,我们从小就去参观的昙石山文化遗址,证明了5000年前就有人类
前头咱们聊过了,慕容廆算是慕容家的老祖宗级人物,家族能够从北地一隅变成后来跺跺脚能晃几下中原,基础都是这位老人一锹一铲打下去的。他不仅给家族找好了肥沃地盘,还琢磨着怎样把鲜卑那些老习惯和汉人的做派揉在一起,混出一派新气象。更厉害的是,他能把四面八方的人才都收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文化繁荣赋能
为因地制宜打造适农乐农特色阅读空间,引领乡村阅读风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8月26日,“耕读传家远 书香润农家”2025年广元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在宝轮镇范家村开展,吸引了近百余村民参加。
为持续推进出版主业品牌建设,强化已有品牌的升级、新品牌的培育,助力打造头部产品集群,推动扩大市场影响,辽宁出版集团策划组织“树名社名品、推名家名编”宣传工程,以实施“社长总编辑荐书”为重要支点,从2019年1月设立至今,坚持每月推出,已累计推荐精品图书近70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在河南淮水之畔,曾有一国,以“蒋”为名。蒋国自西周初立至春秋末年,历时四百余载,传位二十三世国君,以绵延不绝的德政教化,在列国纷争的先秦时代,书写了一段礼乐农耕的治世长歌,开创了影响后世的“百姓和乐,四境安宁”的治世传奇。
8月6日清晨,暑气尚未蒸腾,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南石社区的村史馆已灯火通明。展馆的灯全部打开——当天,这里要为29名即将奔赴国内外高校的本硕博新生办一场“村史预习课”。
在如皋市搬经镇林上村的土地上,家风如潺潺溪流,润泽一方水土,滋养代代子孙。章金辉先生的从教生涯,便是章氏家族“读与耕”家风最生动的注脚与深情延续。自1920年10月呱呱坠地,到在教育岗位上的不懈耕耘,他用一生时光,将家族精神内核镌刻于如皋文化长卷,谱写了一曲动